Uncategorized

哈哈体育 – 对生活感兴趣是写作最持续的动力

石一枫,1979年生于北京,文学硕士。著有长篇小说《一日顶流》《漂洋过海来送你》《入魂枪》《心灵外史》《借命而生》等,小说集《世间已无陈金芳》《特别能战斗》等。曾获鲁迅文学奖、冯牧文学奖、十月文学奖等,作品入选年度中国好书、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

王雪瑛,评论家,《文汇报》高级编辑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。著有评论集《千万个美妙之声:作家的个体创作与文学史的建构》,作品集《倾听思想的花开》《访问迷宫》《淑女的光芒》等

王雪瑛:在《红旗下的果儿》《恋恋北京》《借命而生》《漂洋过海来送你》等小说中,随着情节流露的是亦庄亦谐的北京文化韵味、地域文化浸润中的个性化人物、引人入胜的故事中的北京俚语等,这些小说被称为“新京味”小说,您如何看“新京味”小说?如何看待自己的京味语言,以及不同代际作家的京味语言?

王雪瑛:无论是《逍遥仙儿》,还是《一日顶流》,小说中的“他们”都是北京当代生活中的鲜活个体。所以,您的“新京味”小说不仅仅流溢着北京的地域文化,更是对北京人当代生活的书写。“新京味”有着跨越地域的丰富,与时代同频的内涵。

王雪瑛:有作家认为读者看完一部长篇,如果能记住其中的人物,这个人物就算塑造成功。如果人物能穿越时代往前走,引发不同年代读者的共鸣,就有经典的品质。人物如镜,可以照见历史、文化、时代与人性。您如何理解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,感觉自己小说中的哪些人物塑造得不错?

王雪瑛:您前期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个性很执拗。如《地球之眼》的安小男,执着地对道德问题刨根问底;《世间已无陈金芳》中的陈金芳苦心经营,一心想留在北京出人头地;《借命而生》中的狱警杜湘东坚持不懈追捕逃犯,从青年到中年与之斗智斗勇;还有《特别能战斗》中的苗秀华,这些人物个性鲜明,带着时代性的叩问,都有追究到底不放弃的劲儿。您对这些人物的执拗是怎么看的?为什么会塑造这类人物?

王雪瑛:《漂洋过海来送你》写因火葬场司炉工的忙中出错,三户人家“抱错骨灰盒”的故事。在那豆找寻爷爷骨灰的主干故事里,串结起不同人物的过往人生经历与他们现在的生活处境,最终是一个圆满的结局……小说对理想主义的期待丰盈了现实主义的骨感。他们三代人身上都有理想主义,他们身上是否寄托了您的一些理想?这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某种开拓吧。

王雪瑛:有评论家认为,您的小说创作提升了当下社会问题小说的文学品格。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,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关注,写好时代进程中的人物,这是您小说创作的追求吗?

王雪瑛:您对新的时代经验很敏感,以长篇小说开掘新题材,探索新主题。在短视频、微短剧风行的当下,您对长篇小说的时代特质有什么考量?

王雪瑛:《一日顶流》是文学内涵丰富的小说,呈现出互联网时代的众生相和个体的心理趋势,审视流量与个体价值之间的关系,以及互联网浪潮对人们生活的渗透。您曾经形象地把对小说质感的要求描述为“肥瘦得当”,《一日顶流》是否“肥瘦得当”?这是您目前最满意的长篇小说吗?

“肥瘦得当”也因人而异,对我来说主要是“减肥”。我的很多小说刚写完都太长,比较啰唆。《收获》《十月》杂志的编辑也分别跟我说过,“删点儿吧”。大面积地删繁就简也成了我在杂志上发小说的例行公事。删除的效果肯定比没删好,这也说明文学杂志的好编辑是作家的良师益友。

王雪瑛:您在创作这部长篇时,最先形成的是什么?是人物吗?

王雪瑛:胡莘瓯、马大合是Z世代青年,见证了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,马大合的底层逻辑就是流量、直播、带货、分成;而胡莘瓯的选择却是如何不被流量裹挟,努力“做好一个人”。马大合的生活状态也是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常态,而胡莘瓯选择从城市到乡村,从乡村到岛屿,他探寻人生在现实中的多种可能性,以及个体如何保持自我的个性。这是您对流量影响生活的审视吗?胡莘瓯的自我探寻也是当下现实中理想化的追寻吧?

王雪瑛:胡莘瓯的父亲胡学践从沉湎于“聊天室”“论坛”,在电子游戏里出神入化,到成为“攒机”高手,他的生活节奏几乎都踩在互联网延展的节点上,父与子的生活方式、人物关系为读者提供了回望历史的视角,那些隐居的互联网大神,也为小说打开了丰富的社会层面,呈现出对当下复杂现实的解读。

王雪瑛:AI写作与人类写作并存的时代,让我们深思文学的价值与意义。《一日顶流》的胡莘瓯探寻在数智时代如何做一个人,他内心执着的是别让机器比我们更像人。在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深刻互动中,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时代命题,也是《一日顶流》探究的命题。您看重的人的内涵和品质是什么?

王雪瑛:有位作家认为,创作一部小说,至少会经历一个艰难的时刻,而跨越艰难之处正是小说闪光的地方。您写作这部长篇时,遭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?

王雪瑛:小说的情节发展不是依靠玄幻来构筑完美的逃遁,而是运用现实主义的硬核来展开一场深入的探索。胡莘瓯在岛上相处得最为亲近和随心的是人工智能“慧行”。它原本是存储于网络的一个程序,被赋能在一个送餐机器人的身体上,又被输入共情的程序,于是“慧行”与人交往时,不仅思维敏捷,还能体恤人的心情。当胡莘瓯与“慧行”道别时,双方都有些恋恋不舍。随着ChatGPT、DeepSeek等人工智能、数智技术持续性突破,人工智能体与人类的关系也是我们当下正在面对与思索的课题。

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究竟如何,我们正在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。“慧行”的形象是根据《一日顶流》的基调得到的,它是个可爱的孩子形象,或者说是主人公胡莘瓯的另一个自我,类似于甄宝玉和贾宝玉的关系。它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,我也说不好。

王雪瑛:从《入魂枪》到《一日顶流》,您感觉自己的创作有什么变化?这两部长篇都是写互联网时代的生活,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?

王雪瑛:《漂洋过海来送你》《心灵外史》《借命而生》《入魂枪》《逍遥仙儿》《一日顶流》等都是直面我们当下现实生活的,如何认识社会现实,捕捉新的时代经验,描摹变化中的现实,对作家很有挑战性,创作这样的作品,需要接受挑战的勇气,还需要什么素质?您如何养成这样的素质?

王雪瑛:您曾说:“好小说的标准对于我而言是:一、能不能把人物写好。二、能不能对时代发言。”通过这些年的文学实践,在目前创作中,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您的写作保持着高能状态,小说新作不断,持续写作的动力是什么?

王雪瑛:您怎么看写作与阅读的关系?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您重读过什么书?文学类的书籍之外,还喜欢看什么书?

王雪瑛:您是专业作家,曾经在文学杂志做编辑,工作中的大量阅读,对当代文学的观察,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影响?您关注同代作家的写作吗?

王雪瑛: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文化。AI写作,让我们思索文学的价值和意义,以及写作如何保持情感与个性,保持原创性,避免程式化表达。您对AI写作有什么看法?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